郝志军: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

时间:2022-11-18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浏览量:218 【 浏览字体:
  

概述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多学者纷纷关注新五育及其融合问题,推五育并、融合育人成们讨论点。如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有人审视了当前学校的状,认为存在着重教育人;重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向;需要着重解决学生完全展、整体展和个性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五育融合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五育融合,即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学者也有一些零散的看法。他大都将程与教学作融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使五育融入学科程与教学中。概括起来,五育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五种点:一是学科融合。可以从超学科活动课程、超学科学、超学科学模式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实现德智体美融合育人。也有学者认为五育融合具有两种路径方式,一是某一学科的融合,二是多学科相融合。二是教材融合。通教材作领载体,五育融合为视角和眼光,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五育育人点。三是活融合。以某一活领载体来融合各育,例如研学旅行,可以从自然探索、新、情意体、善待生命、社会适、学会共任担当、家国情怀八个方面体丰富的育人价。四是价融合。有学者提出培养学生的合素养,除了性的程和教学以外,需要程,例如学校文化、校园空、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生关系等,都对综合素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五是方法融合。五育融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启式教学思想、以展的眼光待教育教学活强调多元、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些从不同面、不同谈论代推五育融合的研究探索,尽管较为零散、不,也没有全面深入地展开述,但们进一步探代五育融合的践路径和方式,提供了极有益的启迪和理

  们认为,新代的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的基上,以展素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一体的程。按照五育融合的性和程度看,依次有四个次:拼凑式,各育部分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但各自独立,是最低次的;叠加式,只是相关内容外在地合在一起,仅为的;嵌入式,是相关内容在某一面、某一面或某一方面的内部合,缺乏整体性、整合性;最后是融通式,全方位、多次、各方面理念、知的渗透、通、整合,融一体,是最高次的融合,也是我努力追求和着力达成的目的。种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状

  从学校面看,五育融合主要有三条路径:文化制度融合路径、程教学融合路径和劳动践活融合路径,每种融合路径有相的融合方式。

 

  学校文化制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

 

 

  学校文化制度融合主要是一种史文化、价理念、制度规约、行为规范等文化价的渗透和融通。主要体在学校文化、校园空间设置、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生关系与交往方式等方面,学生合素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学校文化制度尽管不像程教学那直接、性,但作学校育人系的重要成部分,具有烈、深刻、持久的教育作用和正向、极的向价,从而对师生的思想念、价、行方式乃至学校运行统摄性的影响。从个意,在学校文化制度当以学校和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展来体五育融合。此,至少把握好以下原向性、展性、科学性、适宜性、开放性等。基于些原,学校文化制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两个路径。

 

  (理念融合

 

  五育融合首先是一种价理念的融合,穿学校整个育人程的灵魂和主线为师生的共同展提供目标导向、价和行。通理念的融合方式把党和国家倡的主流的价值观、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机融入学校的学理念、育人目和制度建中,形成上下一体、内外同的学校文化价。一是党的教育方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集中体现马克思主关于人的全面,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展,是学校文化制度建首要的、体的定,是实现五育融合的第一要求。就是,学校必须坚五育并,五育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彼此互,相互影响,共同力,融合育人。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按照近平总书记关于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合、同中华优传统文化相的重要思想,立足学校实际,有机渗透中华优传统文化精髓和要,把中华优传统文化的思想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等融入在学校文化制度体系中,承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学校文化制度深深打上中国底色和中国基因。三是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进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是新统领范社会主合格公民的主的价取向和行,也是培养社会主者和接班人的有之意,理所入学校文化制度系中,成学校践行立德人根本任的有效落机制。四是先教育思想理念植入。学校文化制度体系是指向学生生命成动态开放的文化生,是合理汲取人文明成果、集中体现时代先教育思想经验的文化生如学者中心理念、和共生理念、身教育理念等等,当植入到学校文化制度系中来。之,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特点和展需求,合以上四个方面融合的内容方式,使之在特定学校的大熔炉里实现交融聚合,提出学校文化价和制度的适切表达,形成具有普适性与特色性相一的学校文化价制度的合金

 

  (精神品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一就是代的精神品。它不着人文明成果的程,更是一种引走向真善美的价追求,是人必的核心素养。尽管不同代人们对两种精神的关注度不尽相同,但人的精神文化一直指引着社会的文明步,并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育人目和价值导向。科学精神而言,尽管我国近年来科学技取得了巨大的步,人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但与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也就是卡脖子技急需达的基科学研究做支撑。早在一百多年前,胡适就大声疾呼:要知道,欧洲的科学已到了根深蒂固的地位,不怕玄学鬼来攻了。几个反的哲学家,平时饱餍了科学的滋味,偶尔对科学几句牢骚话,就像富人家吃肉,常想尝尝咸菜豆腐的味:种反并没有什么大危。那光焰万丈的科学,决不是几个玄学鬼撼得的。一到中国,便不同了。中国此时还不曾享着科学的福,更不到科学来的。我们试睁开眼看看:遍地的乩道院,遍地的仙方鬼照相,这样达的交通,这样达的实业———那里配排斥科学?认为就是在人生观问题上,也不排斥科学。于作人的价与精神支柱的人文精神培养同样艰巨,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从中五千年秀文化中汲取养,又要面向未来,具有开放而广的胸襟,合理吸收人文明成果。明人文精神的学理,有一种对现实精神文化危机的患意化的激情是远远的,而必须对人性有不加伪饰的真,必有从人文明展的大道上走一趟的深厚学养,必有培根、洛克式的理性精神,有帕斯卡、康德式的探心灵底的深沉智慧,有黑格式的巨大史感和克思的世界史的眼光,必须对中国文化的程、特是近数百年来中国文化近代型的程作出唯物史的科学总结当代人普遍面的精神危机有深切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上,我才能人文精神的学理作出比明晰的阐释,才能于如何建立起一种既顺应时步潮流而合乎代文明人普遍价之公理、又具有明中民族特色的新人文精神的问题,作出有益的探索。

  尽管,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代新人有很的路要走,但种精神品牢固地定地融入学校文化制度中,成影响和塑造人成长发展的必因素。科学精神中的求真精神、探索精神、疑精神和新精神等,以及人文精神中的追求理想、崇尚正、尊重人性等精神,都融入学校文化制度系中。也正如有学者强调的在学校文化制度建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品人道、理性和民主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表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指出:持以下人文主值观教育的基和目的:尊重生命和人格尊利平等和社会正,文化和社会多性,以及共同的未来而实现团结和共担任的意

  批判性思、独立判断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如同人的双臂,之双翼,缺一不可。是一个人是一个社会,只有精神的度或者只有物度,只高心性或只关注消,只读经典名著或只唱卡拉OK,只关心政治或根本不政治,都是极其片面的、极畸形的。由此可,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一的代精神品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制度系中以塑造和感染全面展的人,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

 

  程教学融合的践路径与方式

 

  近年来,在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程教学域跨学科融合的力度在增大。2019年中共中央国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量的意》指出,堂主地作用,切提高堂教学量,探索基于学科的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目化、合作式学;国《关于新代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也明确提出:全面施新程新教材,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式、启式、探究式、体式等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性学等跨学科合性教学,真开展验证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些文件一步确立了基于学校堂主地的跨学科融合,极开展合化教学和主情境教学,新教与学方式,以适培养新代全面展人的目。近年来,芬教育程改革强调实践性、目式、探究合作型的程融合设计施,引起人们较大关注。其与芬兰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具有道德感的完整人的培养目,并将此目标贯穿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各方面,学校程、教学、价、组织等都为实现全人一共同的目的服,不同学科既各自展,又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相互充、相互融合、相互促措,是直接相关的。可以,在学校面,程与教学融合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基本的推五育融合的路径。里分从德育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类课程等三个方面探融合相关各育的路径与方式。

 

  (德育类课程教学的融合

 

  德育类课程是落立德人根本任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着青少年正确的世界、人生和价值观的养成。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德育的体要求,主要依托思政,构建一体化的德育程体系,筹各学段设计德育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递进连贯的教学活,才能好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学生成未来的合格公民。下面从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融合和内外通融合两个路径展开。

  德育一体化融合。在德育一体化中融合各育是基于思政,在经验生活———社会自我———他人的关中,按照学生律是在上升递进发展的程中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行的。如同一棵成,既要从根系和干中汲取养分,要与外界行能量交:需要阳光行光合作用、需要温度和水分滋养,需要蜜蜂来授粉,等等。我们经过前期的研究和践,认为德育一体化的融合路径主要包括:一是教育目一体化:体目段目合。教育目指向人的展所达到的理想状,体立德人根本任程目的落。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价等有直接的指性和向性作用,是在教育之下的,是紧紧围绕教育标这一主线,螺旋上升,一以之的。从目标递进发展上,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是在教育标统筹安排下的递进:小学段是普及感知,初中段是深化,高中段是内化判断,大学基本形成和定型。二是教育内容一体化:直线式和螺旋式相合。关注体内容的设计呈直线式深入,注意学段接;注意同一主的内容呈螺旋式扩张又有内容的延展。三是教育方式一体化:一性和灵活性相合、分散教育和集中教育相合。教育方式上的一体化,首先一性的教育思路。在教育思想一的统领下,教根据班情、学情,着力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筹学生需求和现实问题,融合不同方法开展教学活

  内外通融合。人的成长发展特是道德方面的展是在向着开放的空,提供社会性践活而逐步形成的。就学生而言,他的道德品与社会性展,更多地来源于他们对世界与社会生活的感知和体悟,即生活化、情景化的程内容,外、校内校外的移,学、体感悟的时间交互。学生的成现实生活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如同人与水和空气不可分割一,必基于学生的展需求,关注学生体生成和经验,从真的生活世界选择、提相关知内容,实现一。具体来内外通融合主要是在学生文化学、文化娱乐经济、社会服、参与管理等多种生活践中,通操作活、体、探究活寻访等多化的主形式及操作、体察、寻访、探究等践活方式实现的。

 

  (学科类课程教学的融合

 

  学科类课程与教学融合各育的践途径和方式大体可以分三种型:

  第一,学科的融合。学科融合的方式主要是通学科中探究和活的主问题行的,也就是,学科融合必须围绕学生生活经验的探究性和活性主展开,否即使融合起来学科知也是僵化的、没有意的。当儿童生活属于一共同世界的而又具体和极的关联时,他的各学科自然会被一起来,使各科互相关不再是一个问题。教不必挖空心思,求助于各种设计以把一点数学知识纳程,或把史知识纳入数学程。学校和生活相这样,全部的学科必然相互。在把握学科融合的一原下,要把握好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同要兼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展特点围绕某一主问题找好融合点:一是从教学内容所示的重点和点中求与发现融合点;二是从大多数学生感趣且有争的教学内容中求与发现融合点;三是从与相关学科知背景相系的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求与发现融合点;四是从模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验证学科中相关的定理、结论或原理的程中求与发现融合点;五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所引的有价的疑和矛盾中求与发现融合点;六是从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或跨学科践活的疑点或空白点中提出融合点,等等。

  得指出的是,由于各学科的性和特点不同,学科融合的程度和要求也有差异,决不能融合而融合,搞学科融合的机械主形式主。比如,尽管劳动教育含德智体美各育的教育因素,具有合的育人价,但不同的学科性和特点存在不同,在融入劳动教育就会有相关性弱的差异,突出地表在不同学科的意属性的差异。当前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值观和良好劳动,其实质就是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值观,即克思主义劳动观。而能渗透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学科主要依靠意属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如道德与法治、文、史等,而意属性弱的理工学科如科学、数学等学科对劳动值观的渗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