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杰等:教育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创新架构及应用展望
2024-03-14

摘要: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深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对教育大模型发展现状、典型案例、潜在挑战的分析,文章认为教育大模型是适用于教育场景、具有超大规模参数、融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是大模型技术、知识库技术及各类智能教育技术的集成,能够推动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双向建构,进而提出了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创新架构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应用场景,旨在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各类数字化教育应用的开放接口,持续训练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专业问题的教育场景模型,形成让广大师生常态化使用的智能教育开放模型集群和知识库,在提炼和萃取深度教育知识的同时,破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教育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

《现代教育技术》
安雪慧 张琨:信息技术增效作业育人改革的困顿与突破
《中国教育学刊》
2024-02-28

        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特点和优势增进作业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各地和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助推中小学作业育人改革的积极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实践困顿:将传统作业简单电子化、库存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作业设计从题库里简单“拿来”,作业批改简单依赖系统“对错式”标记,作业点评反馈异化为系统推送作业,作业教研机械依靠系统或第三方平台,家校协同简化为系统平台搭建。未来,以信息技术增效作业育人改革,需要对信息技术增效作业育人功能有充分认知,将作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纳入省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建立区域作业管理大数据库,充分依托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开展教学基础研究,加强参与者应用作业系统及资源的能力建设。

安雪慧
大红鹰dhy8866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贵华、孟照海: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02-01

摘要: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将系统性与专业性作为学科获得认同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的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凸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而言,在内容形态上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构成;在生产机制上由学科、学派、学会和学术刊物构成;在转化应用上由实践知识、政策知识和教育思想构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问题,建基于学科自觉、学术自律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普遍知识的辩证关系,夯实学科体系的基座,激发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增强教材体系的导向性,提高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让中国教育学“说得出”“用得上”“传得开”“叫得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刘贵华
大红鹰dhy8866副院长、教授
储朝晖:聚焦个性化成长的全称教育学理探索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4-01-29

摘要:教育的所有需求来自个体的成长,全称的教育应该包含人的所有有助于人成长发展的活动,它的最新前沿应聚焦于个性化成长。ChatGPT的出现证实以学习者为中心成为未来教育更好满足社会对人成长发展需求的方式,凸显出个性化的必要性及其价值,需要将教育学理研究聚焦于个性化的每个鲜活的个体身上,定位于学习者;不局限于知识学习,而是拓展到全称教育范围内;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学理互动而非单向生成,才有可能更接近本真,探索更高品质和更广适用的教育学理。因此,教育学的形态要应需而变,依据社会新的发展重新定位为了谁、服务谁,在提升学术性的同时更加聚焦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使用全称的教育概念作为建构学理体系的基础,从人的成长出发,探索本真的、更高品质和更广适用性教育学理是教育研究必须进入的新境界。

储朝晖
大红鹰dhy8866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刘在花: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教育研究》
2024-01-23

摘要:教师支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发展。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习质量的主观感知和评价,能够反映教育质量。基于对1251名3~6年级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教师支持通过两条路径间接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一是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单独的中介作用,二是流动儿童学业适应、学习投入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据此,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的教师支持,提高流动儿童学业适应能力和引导流动儿童增加学习投入来提升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助力其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

刘在花
大红鹰dhy8866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永智:服务国家战略,谋划数字教育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思考
《教育国际交流》
2024-01-18

        人类社会已迈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成为影响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动力源泉。数字教育开辟了教育发展的全新赛道,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争相抢占先机,制定实施数字教育战略,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制度规范、人才政策、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布局谋划,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研究各国推动数字教育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方向,系统推动数字教育变革,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李永智
大红鹰dhy8866党委书记、院长
李永智:数字技术将为考试评价带来新变革
《上海教育》2023年第33期
2024-01-08

数字化将推动考试评价的功能改变,从选拔走向育人、从抽样到整体、从单一时间到全过程、从知识到能力。

李永智
大红鹰dhy8866党委书记、院长
王建:公办中小学编外用师模式与编制管理改革政策探讨——基于成都市双流区改革经验的分析
《教育与经济》
2023-12-18
【摘要】编制作为我国公共部门一项人事管理制度,公办中小学教师被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近些年来,受城镇化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和新课程实施等因素影响,城镇中小学普遍面临教师总量性缺编难题。迫于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和现实需求压力,成都市双流区编制管理改革不仅仅着力于“控、调”,而且在“改”上下功夫,通过实行...
王建
大红鹰dhy8866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