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1-09-02 来源:《教育科学》2021年第5期 浏览量:183 【 浏览字体:

  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实现最大程度发展的过程”。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 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强调“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2020 年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的选择权不断扩大,有效地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愈益成为普通高中面临的共同任务。虽然相关实践探索“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理解浅表化、实施碎片化、资源支持不足成为普通高中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普通高中切实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诉求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 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自2017年上海和浙江 完成第一轮高考改革试点之后,已有14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改革。新高考改 革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既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化发展,又关注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给予学生一定选择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首 先,给予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权。由文理分科考试模式改为“必 考+自主选考”模 式,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是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报考高校要求,从其他6门或7门学科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考试科目。其次,给予学生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的 选择权。比如,北京市2018年新高考方案指出,除体育与艺术之外,其他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英语听力一年组织2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新高考改革给予学生一定选择权,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做出恰当的选择,其实质是对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尊重。 

  另一方面,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2015年起“各省(区、市)要提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办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意见》明确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是评价的主要内容。上海在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明确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通过对学生多元评价的探索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必将直接影响着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构建学生发展制度、完善和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更加迫切希望得到相应的发展指导,正如相关研究指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思考不足,缺少未来3—5年的个人规划,他们希望学校进行升学指导、职业定向指导和心理、人际及闲暇指导”。高中阶段既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包括心理行为等问题在内的高发期,普通高中通过学生发展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选择意识和能力,对促进他们自主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另一方面,虽然在新高考改革之前,普通高中在德育、心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也涉及相 应的学生发展指导实践,但只是零散地分布在学校不同工作之中,尚未构建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的实施推进,难以形成“合力”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虽然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的指导早已有之,但新高考改革对学校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其专业化和制度化,以最优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总之,新高考背景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世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必须构建相应制度、做好整体规划和系统实施,切实开展学生发展指导。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面临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改革,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指导的推进。但由于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普通高中在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求术失道: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解浅表化

  新高考改革给予学生一定选择权,如何选择适合的考试科目成为学生所面临 的首要问题。为此,学生选考指导成为当前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解存在偏颇,有些学校把学生发展指导 完全等同于学生的“选考”指导。 

  一是对学生的指导只重“选考”而忽视其他。有些普通高中对学生的指导完 全围绕“选考”来进行,所有的指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考试科目。学生选考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从对学 生的指导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对学生的指导仅局限于职业指导,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学生的指导逐渐从职业指导的范畴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指导领域,其重心逐渐转移到对学生个体学业、心 理、生活问题的指导;到20世纪30年代,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对学生健康、职业、娱乐、学习等多方面的指导,是一个全面性的概 念。我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也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指导包括对学生理想、心理、学 业、生活、生涯这五个方面的指导。因此,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形成自主选择能力。虽然“合理选考”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能够自主选择的重要表现,但它只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内容。 

  二是对学生选考指导存在“功利性”。虽然新高考改革意在改变把“高考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但由于改革存在复杂性和过程性,当前高考成绩仍然成为学生能否被高校录取的主要标准。因此,一些普通高中在指导学生选考时仍然以“如何获得最好的高考成绩”为指向,比如为了能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自己各科成绩,反复强调各科历次重要考试的校内单科排名;引导学生过早做出高考科目选择、放弃某些学科;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高分,引导他们规避某些“难考”科目,选择容易“得分”的科目。这种选考指导,并不是真正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而是为了迎合高考、通过选考来最大程度获利,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难以真正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将学生发展指导等同于学生选考指导,源于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指导理解的 “浅表化”。究其实质,是部分普通高中在工具理性思维模式下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和具体指导内容的理解失之偏颇,对学生发展指导与学生选考指导、与新高考改革甚至与学校发展这三种关系存在误读:一是重“眼前”轻“长远”。通过“选考”指导重视短期的、眼前的学生高考成绩,但忽视了学生真实的、长远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重“形式”轻“实质”。只关注了新高考改革的变化“形式”,忽视了学生被赋予选择权的根本立意。三是重“局部”轻 “整体”。通 过 选 考 指导、提高高考“分数”,可能会给学校 带来暂时的、局部的“红利”,但倘若不能真正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也难以实现整体的内涵式发展。一旦学生发展指导过于追求分数而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利”的考试科目,就无异于舍本逐末、求“术”失“道”。虽然这种指导可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识自己、熟悉学科、了解职业、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二)独木不成林: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碎片化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在内的各相关部门 “上 下联动,内外协调”。但是,有些普通高中学校只是碎片化、零散式地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具体表现为:一是实施过程缺乏整体规划。某些学校的学生发展指导只是对新高考改革“顺势而为”,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步骤和评估调整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二是对学生指导途径单一、指导内容缺乏衔接。有些学校只强调以活动的形式推动学生发展指导,比如知识讲座、先进事迹报告、心理训练等,却忽略了对学科课程实施、学校德育活动中学生发展指导途径的探索;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指 导内容缺乏系统思考,以致各年级学生发展指导的重点不明、内容出现重复 或者缺漏。三是相应制度缺乏衔接。新高考改革给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广泛影响,除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之外,选课走班制、导师制、教师管理制度、教研制度都将会受其影响。各种制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但很多学校在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时对不同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关注不够,使不 同 制 度 之 间 缺 乏 呼 应 和 衔 接。四是缺乏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学生发展指导与教师、课程教学、总务等多个方面相关,但现实中学生发展指导往往只是“学生发展中心”(或者学生 发展指导中心)一个部门的任务,未能形成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倘若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学生发展指导实践将备受掣肘,难以发挥相应作用。 

  碎片化、零散式的学生发展指导,难以持续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整体性的、不可分割的,学生的理想、品德、学业、心理和生涯指导彼此都相互关联,不能离开某一方面而孤立地谈另一方面的发展。普通高中学校倘若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发展指导,将其视为高考的额外附加物,或者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发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 育或者生涯规划,其实质是将学生的整体发展“割裂”为互不相关的领域,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势必会造成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倘若学校只是关注校园内甚至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不了解学生家庭,不重视社会尤其是当前网络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就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发展。所以,普通高中必须全面关注、整体把握学生发展与校内的包括课程教学、教师、同学等其他因素和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内在关联,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指导学生发展。若只是简单地甚至狭隘地关注“学生发展指导”这一亩三分地,既不重视学校其他要素的影响,也不注意家庭、社会和网络的影响,那么学生发展指导也难以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无米难为炊:对学生发展指导的资源支持不足

  资源不足是当前普通高中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一方面,要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必然要在关注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指导,而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学生发展指导一直都零散地存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若要设置专门机构和师资、系统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就离不开相应的资源支持。普通高中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但学校所能获取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无米难为炊”成为当前很多普通高中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具体表现在:其一,缺乏专兼职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一方面,缺乏指导学生发展的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当前一些普通高中几乎全体教师都成为兼职指导教师,但绝大部分高中都是由“学科教师”兼任,而是有些教师并不能完全适应或者胜任对学生发展的指导职责。其二,部分学校的场地、资金等物质资源有限。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学校需要不同的场所来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但很多学校空间有限,如何能同时推 进针对不同学生的指导活动就成为一道难题。其三,用于支持学生发展指导的社会资源缺乏。普通高中指导高中生的发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把握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指导绝非仅凭学校常规的学科 教学或者生涯课程就能实现的,需要学校之外相应社会资源的支持,比如家长的介入、高校的参与、与相应行业单位的合作。部分普通高中由于意识不足、思维封闭等多种原因,对社会资源挖掘不足,指导学生发展的资源相对比较缺乏。

  用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资源不足,一方面固然与学校资源本身有限、相应配套 保障制度跟进不及时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获取学生发展指导所需资源的思路保守和封闭。对于学校来说,倘若只是“羡慕”其他学校资源丰富,“哀叹”本校资源贫乏,“固守”已有资源数量结构,那么很难解决学生发展指导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校既要拓展思路、积极谋求不同类型的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的挖掘、校外资源的获取以及网络资源的运用;又要立足本校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整合、持续优化资源结构。对于教师来说,倘 若只是固守自己学科教师的身份,不能真正认识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从而 转变指导观念,不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生发展指导力,不 关注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合作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很难成为一名合 格“导师”。因此,普通高中只有拓宽思路,调整资源获取方式和整合策略,提升导师素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发展指导资源不足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策略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要解决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真 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要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指导的定位,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系统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着力提升学校教师的“指导”能力,构建开放的资源网络。 

  (一)厘清三种关系,明确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定位

  普通高中学校若不能对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有着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很容易陷入改革的各种“潮流”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定位,厘清学生发展指导与学生发展、学 生发展指导与高考改革、学生发展指导与学校发展的三种关系。 

  其一,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同的普通高中所推进的学生发展指导,虽然在具体目标、实施模式和方式策略上会有差异,但其根本目的是相同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意味着:从对象上来说,学生发展指导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在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多元 发展和个性发展;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但对普通高中学校而言,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五大领域的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特定某方面的发展;从导向上来说,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不是为了单一地预防或者矫正学生所出现的某些问题或危机,而 是 为 了 正 面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结果上来说,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这种“真实”不是指学生在高考中所获得的高分,而是指学生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生命价值的积极实现。 

  其二,学生发展指导与新高考改革有着良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高考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高考改革直接影响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学生发展指导并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新高考改革。这是因为,无论新高考改革还是学生发展指导,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适应新高考改革并不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学生发展指导的推进,也会反作用于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两者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普通高中既要把握新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合理地选课、选科、选考;又要坚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定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过程中实现与新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 

  其三,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发展指导已成为和教学、管理并重的现代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时,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学生发展指导绝不能“千校一面”:一方面,重审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深入分析普通高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进一步确定本校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发展指导必须立足学校的校情、学情和教情,明确具体的路径、方式和推进策略。任何一所普通高中,倘若只是简单照搬某些优质普通高中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先进做法,那就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难以发挥最大作用。普 通高中只有基于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具有特色、适合本校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立足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推进学生发展指导

  学生发展指导的推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普通高中必须立足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持续推进、动态调整。 

  第一,基于对 学 生 发 展“需 求”和 学 校 资 源“供给”调研的整体规划。调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本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分析。学生发展指导必须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研究指出,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需求和水平,要在对本校学生发展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面向 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个体学生的三级发展指导模式。普通高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对本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研,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等。比如有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围绕 学 业、生涯、生活指导、学生现状和需求、教师意愿和效能感等72个项目进行调研,制定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二是对本校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全面梳理学校各方面 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分析资源扩充的可能性和整合的可行性。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指导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推进本校学生发展指导的 目标和路径,确保“需求”与“供给”的 匹 配。对本 校 学 生 发 展 指 导 的 规 划既要体现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反映本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又要具有可行性,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方向、需求和水平,便于本校教师操作、切实可行。

  第二,基于对学生发展指导实践问题解决的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在推进学生 发展指导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资源不足、突发事件或者惯性思维等问题导致实践偏离预先的规划。比如,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关键负责人 调离或者部分教师不适应指导工作等,这些都将会极大地影响指导的实效性。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学校既不能只顾解决“问题”不顾预定的规划,也不能 对“问题”置之不理强行推进,而应及时与师生沟通协调,尤其要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一方面要通过共同研讨、专家支持、内部协调、合作推进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基于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原定规划,将“量身定做”与“量体裁 衣”结合起来。 

  第三,基于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持续反思的动态调整。反思应该贯穿于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始末,既有对整体规划的评估,又有对具体实践有效性的判断分析;既要思考本校学生发展指导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又要分析本校开展 学生发展指导路径和策略的科学性;既有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展需求的持续关注,又有对学校对相应资源获取与运用合理性的评估。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指导实践的反思必须坚持三个基本标准:是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否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应了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协商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搭建多种平台,提高教师的“指导”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否具有“指导”的意识和能 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指导的有效性。所以,普通高中要搭建多种平台,提高教师的“指导”意识和能力。 

  一是搭建宣传平台,培养教师对学生发展指导的参与意识。一方面,通过向 全体教师系统解读当前新高考改革以及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政策,让教师了解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发展中的职责。另一 方面,向所有教师详细介绍本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整体规划,让教师明了本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活动的具体目标、途径和策略。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校“为什么推进”和“如何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才可能真正转变育人理念、更好地履行自己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职责。 

  二是搭建培训平台,提高教师“指导”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要立足 本校实际,对全体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学生发展指导培训。从培训内容上看,教师既要学习与学生发展指导相关的基础理论,又要掌握具体的指导技能和方法,尤其是要把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发展指导;从培训对象上看,既要有面向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主题培训和研修,又要有面向 各学科教师的常态培训;从培训方式上看,既要有专家讲座、主题研讨,又要有典型案例展示、模拟指导。对教师的培训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尤其要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困惑、面临的问题及时开展培训。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群体“指导”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建立教师交 流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对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进行交流、对指导学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经验进行研讨。一方面,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为教师交流学生信息、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搭建各种平台和通道,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开放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总结提 炼教师指导学生发展的经验,明确教师在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学校也可以根据教师的交流或建议,对原有规划做出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指导。 

  (四)构建开放的资源网络,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资源保障

  学校要基于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供给”资源的准确判断,构建开放的资源网络,既要拓宽思 路,合理获取各种有效资源;又要优化整合,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其一,突破边界,合理挖掘可用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资源。学生发展是学 校、家庭和社会合力的作用,因此,普通高中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过程中,一定要突破学校“边界”,积极争取学校之外各种资源的支持;突破“传统资 源”边界,最大限度获取“新资源”。一方面,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机制,充分挖掘校外校内的资源。既要重视家校合作,引导或配合家长对学生 发展发挥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又要关注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等。既可以引进校外资源如邀请高校教师、企业 人员到学校讲授学生发展指导相关选修课程,又可以组建专家、家长和校友讲师团来开展与职业、个人发展规划等相关的系列讲座,还可以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参观体验。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新资源。新资源是指传统资源之外的呈边际收益递增的诸如知识、信息和教育等资源。对学生发展指导而言,新资源指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心理测评系统,当前很多普通高中开始关注并使用心 理测评系统,但如何让心理测评“校本化”,如何基于对大数据的解读恰当地运用测评结果,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普通高中而言,不仅要有使用新资源的意识,还要有“会用”和“用好”的能力,使新资源真正发挥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支持作用。 

  其二,优化整合,发挥资源在支持学生发展指导中的最大功效。普通高中只有关注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协调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支持作用。具体可从三个维度来把握:一是人力、物质和制度的资源整合。这三种资源只有彼此“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教师为例,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普通高中既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又要不断完善“导师制”、相关“教研制度”,还要为教师个别化指导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等支持。二是校内与校外的资源整合。普通高中要围绕学校发展指导的整体规划,全面促进校内与校外资源有效衔接、相互适应和配合,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三是新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整合。新资源的使用是为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帮助普通高中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发展,但学校既不能只看数据,漠视指导学生发展的教育经验;也不能完全无视数据的支持作用;更不能仅将各种数据作为 学 校“与时俱进”的标签,忽略数据对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总体而言,构建开放的资源网络,必须在合理挖掘资源的基础上,系统整合不同类型资源,使之相互“匹配”,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指导。 

   

   

  来源|《教育科学》2021年第5期

  作者|杨清(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