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杰、孙诚:综合素质本位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刍议

时间:2020-09-21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量:183 【 浏览字体:

  摘要:公共基础课程既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立足社会环境、人才培养、政策驱动、自身局限等背景,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逻辑架构进行理解性阐释,并在学习领会最新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尝试着从增加有效教育投入、构建协同落实机制、优化教学实践路径、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促进课程衔接融合等方面探讨改进策略,以期为新时代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及落实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综合素质本位;中职学生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改革力度之大、政策发布之多前所未有,充分表明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大发展的新机遇期。作为技术性高中教育的中职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多年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攀升,认可不断增多。这些成就的取得,集中反映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中职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仍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中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亟待变革

  (一)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职业不断涌现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具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等本质属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步入了新阶段,正逐步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而“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关键支撑,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高端高新高质产业体系为根本基点。”[[1]]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融入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去,并能够主动适应、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掀起变革浪潮,促使行业企业不断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等16个新职业”。[[2]]这些科技革命、业态升级和新职业涌现正在重塑教育形态,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办学模式、专业形态、管理方式、教育手段、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必将发生深刻变革。但目前来看,我国中职教育对上述新变化的主动适应性和全面服务性均还不够强,仍是亟待加强的教育短板。

  (二)人才培养:中职育人目标日趋完善和细化,对课程建设要求更高更新

  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的育人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中职育人目标而言,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的,如:“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3]],“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4]],“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等。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6]][[7]]。该目标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定位,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了产教融合理念和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等。育人目标是教育意图的呈现,具有导向性和统领性,其从源头上决定着育人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结构、内容和实施等。以时间为参考限度,我国中职育人目标先后经历了培养“技术型——技能型——技术技能复合型——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人才的递进式演绎,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同时也相应完成了由“宏观统筹指导——中观细化补充——微观灵活执行的布局和转变。

  (三)政策驱动: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政策密集发布和实施

时间

发布主体

文件名称

备注

2008.1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2009.0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2009.0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物理和化学

2009.10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

 

2019.1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

 

2020.01

国家教材委员会

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2020.01

教育部

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的公告

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化学和物理

2020.0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教材〔20202号)

 

  表1  2008年以来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政策文献(部分节选)

  200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围绕中职课程教学改革陆续颁布多项政策措施(表1),为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仅2019年,我国就先后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必将会对当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积极效应也将会日益呈现。特别是2019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明确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为“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类别划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8]]该文件的发布实施,不仅表明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还标志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图1),意味着中职教育发展重心也要相应发生变化,过去片面强调知识或能力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