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诚,王纾:关联性: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遵循

时间:2020-07-13 来源:大红鹰dhy8866 浏览量:184 【 浏览字体:

  摘 要:关联性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及现实依据。高职院校应基于系统的关联属性明晰专业群建设“内外协同”的逻辑起点,从教学资源、管理方式、学生培养等方面认识专业群建设“横纵交错”的现实基础,从方法取向、结构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专业群“统筹兼顾”的建设路径,进而在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推进专业群建设平稳有序进行,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关联性;系统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

  关联性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属性[1]。根据现代系统论,系统由具有某种相互关联作用的要素构成,虽然每个要素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与关联,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受到其他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当要通过改进某个方面来获得成功进而真正地认识系统时,就须要对系统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2]。

  “专业群”作为国家“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与外部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关联的逻辑载体,由横向与纵向均具有密切关联关系的专业组合而成。关联性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高职院校需要深刻理解专业群建设“内外协同”的逻辑起点、“横纵交错”的现实基础,明确专业群应由哪些具有关联性的要素构成,继而“统筹兼顾”地探索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路径,进一步明确诸要素应如何产生关联。

  一、“内外协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

  对高职院校而言,科学地组建专业群是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的前提,须在明晰专业群“组建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回答“组建什么”“如何组建”等后续命题。依据高等教育核心理论之一的教育内外部规律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应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调整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及课程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活动,高等职业教育须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服务,进而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实现全方位融合。

  (一)外部可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集群效应逐渐凸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准确判断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交叉关系,以专业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培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适应经济动能转换。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需要以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创新服务措施,健全保障机制,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调整教育层次、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技术技能创新,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协调。

  三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新兴业态逐渐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新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使得职业表现出分化且综合的发展趋势。为此,职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内部机制和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材建设等方面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需求。

  (二)内部可优化

  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不仅要应对教育系统外部环境迅速变革的诉求,还要在教育系统内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快速优化,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在内部治理体系方面实现强化改革。

  一是有序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结构的有序调整,一方面需要保持专业群核心课程和共享性学习平台建设的相对稳定,以凸显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及办学特色,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以彰显专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而凭借组建专业群,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体现灵活适应性,实现专业结构布局的可持续发展[3]。

  二是集约整合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能够集中资源配置,将原来分散的单体专业发展目标整合成为专业群整体发展目标,以降低宏观调控的难度[4];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资源效益,可面向相关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使校企相关专业资源要素充分整合,建设高度共享的实训基地、技术平台、教师团队等办学载体,实现群内资源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是灵活建立治理体系。拥有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转高效、柔性灵活的治理体系能够使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源多样、需求增加等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的变化[5]。对高职院校内部而言,可以通过专业群设置,使专业的边界进一步拓宽,使治理体系表现得更加灵活;可以发挥基层的办学活力,推进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落实。对高职院校外部而言,可以使行业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群内资源集聚优势,提高运转效率。

  (三)内外可协同

  结合上述高职院校专业群外部适应性和内部相关性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高职院校专业群,不但要满足系统外部用人单位的需求,输出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同时要不断汲取系统外部的能量信息,保持群内部各专业结构关系、教育教学资源等要素的优化完善,进而发挥其对区域产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从整体角度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面向区域重点产业行业,精准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合理进行专业结构布局,建立精准对接产业、动态调整布局、自我优化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形成教育对接产业、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专业建设生态系统。

  一是按需选择对接产业。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取决于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又主要取决于专业所对接的产业,于是,选择对接产业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凝聚专业内涵、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首要问题。在选择对接产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规划,提高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匹配度。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规划。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在发展与市场外部需求相互结合的产物。产业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产业链是伴随科技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于是专业群的发展规划也需要紧跟产业链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三是自我完善内部格局。通过组建专业集群,更深层次地挖掘专业群内部专业的发展潜力,汇聚各专业的发展合力,将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步调统一起来,激活专业内部的原生发展活力,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反思专业群的上述关联属性,意在深化对专业群组建脉络、方向、限度的认知,更在把握“内外协同”的专业群组建逻辑起点,强化对高职教育外部适应性和内部相关性的关注。规避“脱离现实”“顾此失彼”的开展专业群组建。

  二、“横纵交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基础

  教育内外部的关联性构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前提,向深层跃进,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本土”现象和问题,针对教育系统内部,探究当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基础,了解高职院校专业群具体应该“组建什么”,进而完整地回答高职院校专业群究竟由哪些具有关联性的要素构成。

  专业群可视为高度系统化组织化的整体,由横向与纵向均具有密切关联关系的专业结构要素组成。其中,专业群的横向关联,表现为具有内在逻辑与关联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的有机融合;专业群的纵向关联,表现为保证专业群能够持续、平稳、健康运行和发展的组织管理形式。

  (一)横向联资源

  明确了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的逻辑起点,便需要考虑如何使专业群建设工作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如何使专业群内各个专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何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与优化专业群所需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校内外实训基地等。

  一是课程资源有机组合。专业群建设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基于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为了使得专业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机组合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6]。首先,底层共享是指为了让专业群内所有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未来职业领域的整体认知,掌握必备的职业通识能力,而开设的群内各专业学生均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其次,中层融合是指为了使各专业学生具备从事所在专业领域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开设的各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再次,上层互选是指为了让学生拥有通往职业岗位的系列学习路径,开设的动态化、立体化、模块化课程,该类课程会随着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跟进学生的个人兴趣,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将学习路径与个人就业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有效对接。

  二是教师资源创新组建。教师资源是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支撑。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的专业结构特点,确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方向。首先,对专业群教师结构的调整要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组合,进而将选择相同方向以及讲授相同模块课程的教师调整组合成新的教学团队。其次,发挥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的优势,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有效提升专业群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和业务水平。再次,科学合理地引导教师去企业开展实践操作锻炼,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产业的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一线生产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是实训基地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应基于对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实现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各类设备的利用率[7]。首先,应整体设计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新元素及时与实践教学项目相融合、相配套、相适应。其次,应统筹规划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对包括通用技能型、专业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创新型及生产性等在内的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再次,应系统管理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专业群实训基地实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效率、共享程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纵向利管理

  伴随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逐渐加大。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态,专业群须要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方式,构建系统、柔性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各种变化需求。

  一是以专业群为基层单元。以专业群作为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市场,承接企业项目,获得利益分配,给予专业群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进而形成以专业群负责人为核心,开展专业群的统筹规划、配置资源、开发课程以及协调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群内各成员以群发展为目标,释放潜能,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8]。

  二是建立群间协同机制。可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依托专业群建设项目形成协同中心,根据产业发展、市场变化、人才需求等,整合资源,高效合作,释放潜能,建立柔性的群间协同机制。

  三是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作为直接对接市场变化需求的实体组织,对专业群进行管理还须对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权利分配做好协调处理,调动各方主体的参与程度,提高多元主体的贡献程度。对于政府,要强化其统筹规划的指导作用;对于市场,要发挥其动态调节的引导作用;对于职业院校,要提升其办学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而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决策与利益实现的治理格局,使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实现专业群多重建设目标提供治理保障。

  (三)横纵交错促培养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在生源逐渐多样、需求越发多元的新时代背景下,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职业领域,根据外部的社会需求选择学习课程,逐步形成与自己相适合的专门化方向,以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职业发展。

  一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养机制。以“课堂革命”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新范式建构,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以激发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9]。

  二是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一方面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协调专业设置及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着重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组织能力和企业背景,尝试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三是营造企业化职业氛围。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享机制,运行企业化的实训方式,实施企业化的实训过程,同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核算实训成本,对实训设备、工具、耗材以及教学等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完善系列化的实习实训项目、专业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配套的实训教材等,进而形成企业化的职业氛围。

  三、“统筹兼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路径选择

  探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础”,意在深化对具有关联属性的专业群结构要素的认识,同时也为提出专业群组建思路奠定基础。“统筹兼顾”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统筹”是要把研究对象看成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的各部分,按照各自的功能和特点统一安排和部署;“兼顾”要能够关照到各组成要素的利益诉求,能够达到“各得其所”,进而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统筹兼顾”旨在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彼此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以下将运用“统筹兼顾”的思维方式,从方法取向、结构要素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究竟该“如何组建”,即如何使专业群的结构要素建立关联。

  (一)方法取向统筹兼顾

  专业群建设能够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根据专业群的关联属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不应该脱离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以及自身具备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的方法可大致分为:

  一是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表现在以服务区域产业为目标,通过判断某个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构建与该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群体系。首先,须要研究产业结构发展态势,弄清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明确行业发展重点,预测未来发展走向,以此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进而根据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对接产业、确定行业。其次,还要重点分析和寻获专业群将对接产业链中哪一个环节,以此作为规划专业结构布局的前提,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形成有效对接,凝练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

  二是围绕岗位群构建专业群。首先应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设置职业岗位,以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提升学生实际就业岗位与专业群岗位的吻合度,为企业提供立体的、全面的人才供给。

  三是围绕共同基础构建专业群。表现为具有相互独立并且又相互关联关系的专业,通过共建共享彼此的教学资源,构成一种相互协同且又彼此竞争的氛围,以激活专业改革的原动力,形成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集聚力。具有共同基础组建的专业群,通常具有共同的学科或者共同的技术基础,群内各专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享关系。

  (二)结构要素统筹兼顾

  高职院校专业群作为高职教育结构中的子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而成,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并不是由相互不关联的要素简单堆积而成,而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教材等人才培养所需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系统结构,呈现稳定状态。

  一是重构教学内容。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基于相同的工程对象、相近的技术领域和专业学科基础组合而成,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设置具有共同理论、技能和设置基础的专业课程内容,以及各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共性和特征要求内容,突出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10]。同时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方式方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内容[11]。

  二是改革教学方式。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岗位所需基本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以及未来职业规划 “自主”开展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推动学习新范式构建。

  三是创新教学载体。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目标定位应跟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转型升级,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充分分析,搭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在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还要适应全面推进“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需要。

  (三)运行机制统筹兼顾

  作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保障,适应专业群建设的运行机制需要大体具备如下功能:

  一是遵从群内外发展规律。就外部而言,组建专业群能够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区域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就内部而言,组建专业群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资源的集聚整合效益等。就本质而言,组建专业群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还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自身良性健康发展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是依托群内专业相互关联。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均具有较强关联性,在外部表现为具有共同的行业或职业基础依存关系,在内部表现在拥有一定的学科基础或内在逻辑关系;但是群内的各个专业并不具有等同的地位和功能,具有一定的核心及辐射关系,以牵头专业为支撑,带动群内其他相关专业,构成集群优势,进而通过集成创新最终实现集成效益。

  三是实现群内资源合理配置。专业群建设是一个不断整合优化资源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基于专业特色和办学底蕴,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使得课程体系与教材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师资队伍等群内资源效益更加优化,专业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核心竞争能力更加凸显[12]。

  专业群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学校的管理和组织架构、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具体过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冲击。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操作层面探索实践,需要在认识层面提炼总结,以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实践,以探索性的实践助推理论的提升,进而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助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30.

  [2][美]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8).

  [3]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4]方灿林,张启明.资源库: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基础、要求和表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1-75.

  [5]赵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思考与认识[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7.

  [6]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7]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8]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9):68-69.

  [9]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11]钱红,张庆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5(1):139-141.

  [12]孙诚,宗诚.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