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诚、宗诚: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时间:2020-06-18 来源:大红鹰dhy8866 浏览量:215 【 浏览字体: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

  孙诚 宗诚

  摘 要: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从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等方面理解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从编者首负责制、统编校本互为补充、激励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明确其内涵要求,从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坚持类型特点准确定位、坚持信息技术支撑改革等方面探索其建设路径,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教材建设;建设路径

  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整体规划,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重点解决了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是行业企业反映最新生产技术和实践知识的平台[1]。职业教育教材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析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路径,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系统梳理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要求和重点任务,从而把握其建设方向,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教材的实施路径。

  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国家宏观政策引导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得以推进的重要动力,为其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整体规划、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

  一是突出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出的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4号)同时指出,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等。职业教育教材在保持知识、技能传授载体作用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是强化项目引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顶层设计及施工蓝图,不仅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全新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作为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后,面对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双高计划”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措施。

  三是凸显时代要求。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教材的编写、审核、出版、发行、选用、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及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要求,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社会发展驱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2]。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快转变教学内容。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是经济动能转换。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需要以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创新服务措施,健全保障机制,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所需条件。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调整教育层次、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技术技能创新,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协调。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催生新兴业态,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现代职业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在社会高度分工下,职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内部机制和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材建设等方面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需求。

  (三)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教材作为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落实教学改革精神的基本保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应根据“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新时代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挑战,克服长久以来存在于建设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持续改革创新。

  一是凸显类型特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坚持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特点,选取适应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内容,搭建多元化的教材研发、编撰和管理团队,健全评审、选用、退出等类型教育特色教材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二是适应产业需求。为促进职业教育提升服务产业能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适应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杜绝职业教育教材知识陈旧老化落后、更新速度较慢、理论知识为主、产业跟随度低、多为本科教材的改版、动态修订完善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3]。

  三是同步技术发展。技术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伴随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常表现出纸质型教材多、立体化教材少、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多样性缺乏、配套资源开发不足、缺乏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形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调整教材编排形式,改变学科化的传统章节式编排,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推进教材建设与数字资源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同步推进、深度融合、建用合一[4]。

  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要求

  《管理办法》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新要求,重点解决了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明确了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规定了国家、地方、学校的管理职责,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国家层面统筹确定教材管理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指导地方、学校、编写出版单位及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各尽其责。《管理办法》覆盖规划、编、审、用、督等各个环节,明确制定措施,增强了系统性和针对性,力求实现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

  (一)明确教材编者首负责制

  教材编者首负责制,是按照“文责自负”原则,教材的主编要对教材的质量负全责。教材的主编不能挂空名,必须主持编写工作,必须从始至终对教材的整体设计、编写进度及编写质量负责。旨在杜绝质量差、水平低、选题重复的教材出版。对于承担首负责制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人员,《管理办法》严格规定了资质要求。

  一是政治要求。《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教材主编除符合编写人员有关要求外,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够辨别并自觉抵制错误政治观点。

  二是专业要求。教材主编应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较高的造诣,在相关教材或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熟悉相关行业发展前沿知识与技术,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三是能力要求。教材主编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新兴专业、行业紧缺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可适当放宽要求。应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熟悉教材语言风格,能够熟练运用中国特色的华语体系。

  (二)明确统编校本互为补充

  统编校本互为补充,是按照“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原则,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国家、地方及学校应在管理责任明确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统筹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建设和使用工作,避免“统”“分”关系不清。关于各方主体的管理职责,《管理办法》分别加以细化。

  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导,负责制定基本制度规范,负责组织制定国家教学标准,包括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等,负责组织编写国家统编教材,宏观指导教材编写、选用,负责组织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督促检查政策落实。

  二是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等参与指导。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负责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方面工作,负责协调所在行业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教材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负责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相关政策,负责所在地区职业院校教材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牵头制定教材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市、县和职业院校课程教材工作。

  三是职业院校严格落实并按需补充。职业院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需要,补充编写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教材。学校党委对本校教材工作负总责。

  (三)明确激励保障监督机制

  强化对职业教育教材实施督促检查,旨在直面教材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监督检查责任和问责情形,健全体制,补齐短板,加强保障,激发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教材的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做到了管理全面、标准严格、措施配套、赏罚分明。

  一是认可编审工作。对编审工作的认可包括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及纳入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管理办法》规定承担国家统编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国家规划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包括将成果纳入评优评先指标及建立和落实国家教材奖励制度。《管理办法》提出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岗位)晋升方面予以倾斜。对导向正确、质量水平高、使用效果好的优秀教材以及教材建设的编、审、用、研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以调动各方面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负面清单制度”,规定了严肃处理的情形。“国家教育、出版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据职责对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发行、选用等环节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人员实行负面清单制度,通报有关机构和学校”。对于存在违规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视情节严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编写者出现违法违纪情形的,必须及时更换。

  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全新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要探索实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走向深入,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教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同努力,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职业教育教材的任务要求,着力实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见,在保持知识、技能传授载体作用的基础上,职业教育教材被赋予更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党的十八大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坚持为党育人的根本立场,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工作涉及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教材[5]。职业教育教材同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一样,体现国家意志,事关国家事权。因此,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过程中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内容。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应该兼顾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维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教材要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基本内容写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并渗透到其他专业课程教材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切入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群体价值观、道德观的塑造。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立德树人目标内容具体化、特色化、实践化,转化为具体品格和能力要求,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门课程,呈现到每本教材,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

  (二)坚持类型特点准确定位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强化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色,把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放到职业教育创新改革、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工作中整体设计、统筹考虑,准确把握和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

  一是定位围绕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计学生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材内容[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面临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教材的目标定位同样需要更新换代,充分分析职业岗位,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在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还要适应全面推进“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需要。

  二是内容体现类型特色。首先,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应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发展。其次,教材应注重融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8]。再次,职业教育教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创新规律、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主体注重多元合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主体应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专长,在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全面掌握实操技能的基础上,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工程案例等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多元主体合作编写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以解决学校与产业发展不够紧密,企业人员不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难题等。

  (三)坚持信息技术支撑改革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化,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等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遴选认定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等措施,助推信息化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亟需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9]。

  一是一体化设计。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新形势,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更新调整教学设置,注重课程、教材、配套资源融合使用一体化,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动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助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二是适用性形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仅要对接和反映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而且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模式,及时加以融汇,反哺课程建设,助力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热点与焦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与疑惑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依托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虚拟现实仿真资源等同步开发和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VR/AR技术资源来优化教材建设路径,使得具体呈现更加直观、立体,有效破解了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困境,使得数字资源的调用更加方便,对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和学习效果评价更加完整准确,教与学的互动更加深入,更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反馈及时优化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互动程度。

  三是数字化资源。随着教学场所的网络接入、软硬件设备等条件不断改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新的应用场景、模式等不断涌现,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与内容建设同步的数字化形式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系统以及试题库等方兴未艾,教材中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比例将越来越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职业院校教材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可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全面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新时代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遵循“三个明确”内涵要求,实施“三个坚持”建设路径,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进一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助力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背景下的教材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43-45.

  [2]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3]伏梦瑶,李政,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7):97-102.

  [4]李鹏,石伟平.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9(19):60-67.

  [5]张云河.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三维图景阐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45-52.

  [6]王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价值内涵与现实路径[J].职教论坛,2019(15):31-35.

  [7]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8]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5年4月13日09版.

  [9]吴安春.立德树人为中国教育铸魂[N].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8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