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楠森:论学校荣誉的价值窄化与丰富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时间:2020-06-18 来源:大红鹰dhy8866 浏览量:225 【 浏览字体:

  论学校荣誉的价值窄化与丰富

  牛楠森

  摘要:中小学在学校层面所获荣誉具有价值窄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荣誉供给主体的一元化、荣誉类型的单向度、荣誉产生方式的材料化。这是由学校系统与社会的疏离、学校组织的资源依赖型特征、对学校价值的私己化认知以及学校评价的新管理主义取向导致的。因而,需要坚守荣誉“值得褒奖”的内涵、明确学校荣誉的价值导向、构建全面而专业的学校荣誉体系、增强学校荣誉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关键词:学校荣誉;价值;政府;社会

  学校荣誉,是学校因自己的示范行为从社会组织处获得的正式的积极评价。它是对学校既有成绩和努力的肯定,也能推动和支持该校未来发展,更对其它学校起到引导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荣誉支配着学校的决策与行为。然而,笔者却发现当前学校荣誉存在着价值窄化问题,难以承担起引导学校健康发展重任,亟需复归学校荣誉的价值引导力。

  一、价值窄化的学校荣誉

  亚里士多德称“荣誉是最大的外在善”[1]。对学校来说,学校荣誉可以引导学校向善求真至美,但也可能导致学校走向歧途,有违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即学校荣誉的价值窄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校荣誉供给主体的一元化

  荣誉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评价。在社会系统中,以社会作为主体,教育系统作为客体,则学校荣誉供给主体是社会,具体包括家长群体、社区、用人单位等。在教育系统中,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体,以学校为客体,则学校荣誉的供给主体是上级主管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其它政府相关部门。但是,现实中学校所具有的那些荣誉匾牌,其落款单位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区县教育局,几乎覆盖学校所得全部荣誉。来自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文明办”或社会组织如“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学校荣誉很少。这种教育行政部门几乎包揽所有学校荣誉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学校荣誉供给主体的一元化。特别是家长群体,他们在学校荣誉供给主体中是缺位的。但“他们不得不忍受学校教育的后果,这是其他人不必做的。如果孩子们在学校中学到了一些新观念和价值观,他们的家长就会受令人愉快或让人苦恼的后果的影响。如果孩子们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根本不足以为就业做准备,或者不能使他们参加合适的职业培训计划,他们的家长就必须收拾残局。”[2]如此重要的角色却未能成为学校荣誉的供给主体,通过制度化的荣誉赋予路径来表达对学校的褒贬,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家校冲突隐性化,但其伤害却更为沉重和深远。

  (二)学校荣誉类型的单向度

  目前,学校层面所获荣誉的类型,大致涉及文体类、学科教学类、德育类等,基本上覆盖到学校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换一种思路则会发现,文体类、学科教学类乃至德育类学校荣誉其实都是对学校的个体价值,即学校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方面的价值的褒奖。然而,除了个体价值,学校还有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3]。前者是指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实践基地,涉及到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社会生活及社会建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后者是指全球化时代学校须担负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奠基性任务,涉及到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人类意识、人类理解、与全人类共建未来的能力与担当。在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迈向强起来的发展趋势下,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大国行列承担世界责任的世界格局下,在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历史变革的形势下,学校的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然而学校荣誉类型中却未有任何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荣誉类型存在着单向度的问题。

  (三)学校荣誉产生方法的材料化

  在日常生活中,材料专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里的文字稿,用于经验推广、总结工作、对外宣传、上传下达等工作。所谓学校荣誉产生方法的材料化,首先是指学校依靠材料争取荣誉。在荣誉供给主体多为上级主管部门的背景下,学校一般会收到近期要参评哪些荣誉的通知及参评申报表和材料清单,按照要求填写表格、准备材料并呈报给相关部门即可。其次是供给主体根据材料赋予荣誉。在学校上交了材料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包括专家在内的评审小组,在会议室里对材料进行分别审阅和集体研讨,产生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发布结果。从程序上看,学校荣誉产生的流程是公平、公开的,但真实的价值失落问题却在这种程序正义之下滋生蔓延。一是申报表和材料清单是模式化、指标化的,它会在根本上限制学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二是学看似公平而统一的表格要求和材料清单,实际上并不公平,因为学校的人文地理、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环境、课程内容各不相同,用同一标准,对薄弱学校来说,只能让他们远离荣誉。三是材料的撰写本身存在着选择性失真和夸大式美化的问题,学校为了让材料看起来漂亮、专业、有水平,会隐瞒学校的真实情况、夸大学校的某个成绩,甚至会请专业人士对材料进行润色。四是评审小组身处会议室、面对堆如山的材料,他们无能于辨认材料的真实性,其判断只能依据材料,所评选出来的也只是比较优秀的文本材料而已。

  二、学校荣誉价值窄化的原因探索

  学校荣誉价值窄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既跟学校这种社会组织自身属性有关,也跟学校系统的特点有关,还跟当前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哲学有关。很难说哪一个原因是根本原因,更不存在与现象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推动,在学校荣誉价值窄化这个结果上系统地发挥作用。

  (一)学校系统与社会的疏离

  “系统是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4]学校系统是一群相互连接的学校实体,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位于前台的、看得到的各个学校实体。其中,各级学校构成一个封闭的连续系统,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只有高等学校才会因就业而跟社会发生直接联系;不同类型的学校各司其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有一方天地,即使有普职融合的时代要求,也基本上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完成的。二是位于后台的、看不到的“相互连接”。它以教育制度的方式呈现出来,规定着学校之间的连接的属性和方式,而教育制度的制定者是教育行政部门。

  理论上说,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为社会培养人。社会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着决定性作用,这只是在教育目的的层面论证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但是,就每所学校的实际运行而言,作为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构件,个体学校要完成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毕业生的任务,它是对上级学校负责的,与此同时,个体学校的日常工作要遵循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种制度,并接受其评估督导,因此它是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学校实际运行中很难有社会的立足之处,这意味着在抽象地肯定社会与学校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又具体地否定了社会与学校的实际联系。学校系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疏离的。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学校荣誉供给主体中专业教育团体、行业协会、社区、家长等群体的缺位了。

  (二)学校是资源依赖型的社会组织

  对学校运行而言,所需资源包括物质、人力和政策三类。物质资源主要指资金、学校场地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在我国,公立学校属于国家事业编制组织,其经费实行预算拨款制,政府是其物质资源的主要提供者。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规定我国中小学校收入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财政补贴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共6类。政府部门财政拨款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和校长。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师聘任实行“县管校聘”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公开招聘的政策规定,制定县域内教师招聘方案并组织实施,严禁中小学校自行招聘临聘教师。这促进了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也避免了学校关系招人,但也导致学校人力资源引进和掌控权的上移,使学校发展最为仰仗的人力资源受制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政策的本质之一就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5]当某一项政策符合特定学校的利益、有助于该学校发展时,政策就成为该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因为对学校发展而言,某项政策既可能支持它,也可能制约它,所以学校都期望自己能够处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的覆盖范围内,突破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规定。但这种期望的实现往往并不由学校决定,而是取决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可见,学校发展所依赖的资源无不依赖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部门。为了获得投入和支持,学校必须要服从政府的意志,主动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6],以让政府满意的表现来获得政府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教师配置、更有利的政策倾斜,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政府提供资源,资源赋予学校之后,使学校表现更好,使得政府进一步给学校追加资源。通过资源和表现这两个中介,政府和学校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循环系统。若不改变政府为学校主要资源的唯一提供者的现状,那么学校荣誉供给主体的一元化问题便难以化解。而主体的单一性同结果的单向度之间有高度因果联系,相应的,荣誉类型的单向度问题也难以突破。

  (三)学校教育价值的私己化

  作为专门育人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学校自其设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建国君民的社会重任,及至因应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之需而逐渐建构现代学校系统,学校的教育价值始终没有离开适应和引导社会发展。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到:学校,所以养士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即学校培养的人不仅仅为了出仕做官,更要以真理为武器判断统治者的是非观念,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杜威也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论证时指出学校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精神成为社会改良的机构。然而如今却是“收入多了,享受多了,选择多了,个人意识觉醒,个人价值明确,个人前途无量——一个遍布黄金的小时代铺展在我们眼前。”[7]在这个小时代中,学校正在培养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精致,即是素养很高,或者基本素质很高,时尚而新潮;所谓利己主义者,则意味着他们的思考与生活所及的范围更多地是个人利益。”[8]即,学校成为个体人力资本增值的地方,在教育学生维护社会公义、同情人类苦难、担当世界未来方面效果微小。即学校教育价值的私己化。正是对学校教育价值的私己化认知,导致了学校荣誉类型设置上的单向度,进而遮蔽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性价值和人类价值。

  (四)学校评价的新管理主义取向

  20世纪70-80年代,新管理主义产生。它强调对业绩的明确标准和评估手段,看重产出和结果,提倡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要求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纪律性和节约性。不过,正如学者所批评的:“公共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公平与正义,这种服务应惠及社会所有成员,而不是把效率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新公共管理在公共性问题上缺失,被效率和经济价值所支配,诸如公平正义、代表性和参与等等价值,不是被剔除出议程,就是被视为迈向高产之路的绊脚石。”[9]从学校荣誉的产生方法来看,学校所提供的材料是标准化的、指标化的,评审的过程是对学校在一段时期内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荣誉因跟资源挂钩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学校竞争的鼓励,在会议室中进行封闭评审这一行为即为一种资源使用的纪律性和节约性的体现。

  毋庸置疑,这样一种具有鲜明的新管理主义倾向的学校荣誉产生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经济、高效率和高效能的配置。但就荣誉产生的过程和方法来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荣誉标准的统一性与学校实际状况的多样性、在政府提倡的学校之间的同质竞争性与学校所提供及社会所要求的服务的异质共生性、在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与节约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与场域性,在荣誉的结果导向性和学校教育的过程性之间,新管理主义倾向使学校荣誉产生方式的天平倾倒于前者,但后者恰恰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的本真价值所在。

  三、学校荣誉价值丰富的路径建议

  (一)坚守荣誉“值得褒奖”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荣誉的阐述主要涉及三个问题:首先,谁来授予荣誉?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本身就很有价值的好人,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所为之事值得被授予荣誉;最后是被授予荣誉者的自我认识,即自己所行是“配得”荣誉的。若授予荣誉者不知、不能或不愿对荣誉做出正确的判断,则该荣誉本身的合理性就需要质疑,对其追捧会导致平庸之恶。若被授予荣誉者所为之事仅仅是为了荣誉而做,这其中便会出现狡诈、欺骗、无耻等,则这种荣誉本身的合理性也需要质疑。若被授予荣誉者认为自己所行配得荣誉而没有得到荣誉,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以迎合来获得荣誉;另一种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但却以牺牲荣誉为代价(好一点的情况是这种牺牲只是暂时的,坚持者最终赢得了最大的荣誉),这种牺牲既是行为者的损失,对荣誉而言也是一种损失。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要具有一致性,才能保证真正的荣誉及其作用的发挥。

  在学校荣誉这个主题中,作为荣誉的授予者,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对自己所发布的荣誉做价值分析:这些荣誉是不是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作为荣誉的接受者,学校要检视自己获得荣誉的过程和路径,是不是以不荣誉的方式获得了荣誉。最重要的学校更需要权衡自己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和既有荣誉之间的差异。面对荣誉,学校有三种获得方式:相互成全、自我异化和自我实现。相互成全指的是学校所为与荣誉内涵具有自然的内在一致性,学校获得荣誉,既成全了学校,也成全了荣誉。自我异化指的是为了获得荣誉便放弃自认为正确的(极有可能就是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屈从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短期看是获得了荣誉,长期来看却既损害了学校也无益于真正的荣誉。自我实现指的是虽然也渴望荣誉,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默默耕耘,板凳坐得十年冷,最终成为一所最有价值的学校,赢得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无上荣誉。[10]

  (二)明确学校荣誉的价值导向

  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学校荣誉体系,才能带领学校走上正确的教育之路。不论学校荣誉的体系如何更改,作为定盘之星的价值是须臾不可改变的。学校荣誉的价值导向,首先体现在对学校育人目标的引导上。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德”“公德”,“人”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写的人”,而非“私德”与“小写的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下,学校荣誉尤其要关注学校所培养的人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体现在对学校教育本体价值的肯定上。培养学生是学校的本体价值,学生成长是学校的目标所在。但若学校发展违背了其本体价值,则其组织目标会异化,跟学生成长的目标产生冲突,如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集中全力攻克考试科目使学校取得好名次,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代价专门训练某些有助于学校获奖的项目,但这种荣誉是违背学生发展的、不可持续的,是价值缺失的虚假荣誉。因此,学校荣誉要褒奖的是那些真正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数、成绩、教材、几个活动、几个特色上。”[11]最后体现在学校发展方式对人类基本价值的践行上。学校在其发展方式和过程中要体现出诚信、公平、自由、责任、和平、宽容、平等、帮扶弱小等等人类基本价值,展现出学校发展的价值品行。那种到处挖好生源、利诱好老师、弄虚作假追逐荣誉的学校,即使它们培养出数量可观的名校生,也应被摒弃在学校荣誉之外。

  (三)构建全面而专业的学校荣誉体系

  学校是一个有机系统,系统中的诸多要素都应该是荣誉的对象,要素之间形成正向合力才可能实现质量提升。具体而言,学校各要素包括学校里的人,如校长、教师、学生、其它工作人员;学校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如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学校的教育环境,有物质与精神、内部与外部两种区分;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如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等制度,学校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其效能;学校自主改革与创新的探索等等。相应的,可以设计覆盖到学校全要素的荣誉类型,如“中国好老师”“学校教育制度创新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奖”“学校好章程”“最美校园”等等,引导学校超越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和成就的教育努力,而是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就这个核心,在各个影响要素上做文章,以建设好学校取代搜寻好生源。

  纵向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学校面临的外部期待与学生诉求是不同的。以教师为例,小学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侧重于广博的知识与乐观积极的教师情感,初中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侧重对学生需求的敏感与引导学生妥善处理自我同一性等问题,高中阶段对教师的要求侧重于学术性和价值引导。所以,学校荣誉体系的专业性应体现出学段差异性。此外,学校荣誉体系的专业性还应体现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态度,褒奖学校在教师培养、课程建构、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四)增强学校荣誉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荣誉供给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学校、社区等社会成员没有或者仅有少量的荣誉供给权。“这在政治上或科学上都是失败的。政治上的失败在于多元参与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科学上的失败在于不利于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以有效地”[12]改善学校。当然,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成员对学校的褒奖可能会存在“民主的暴政”,以片面的需要绑架学校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学校荣誉主体上,还须增加专业的教育组织以保证学校荣誉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发挥教育学会、教育研究联盟、教育研究协会、民办非盈利性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引导学校荣誉更为专业、合乎教育规律。此外,非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所设立的学校荣誉类型,不应该是对既有学校荣誉体系的模仿和加强,而要突破体制的限制,对现有学校荣誉体系进行丰富和纠正。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7.

  [2] [加拿大]克里夫贝克著,戚万学等译.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7.

  [3]石中英主编.公共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20.

  [4] [美]丹尼尔?舍伍德著,邱昭良,刘昕译.系统思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5]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

  [6]孟繁华等著.学校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14.

  [7]陈丹青等.我们这个时代的怕与爱[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序.

  [8]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1-8.

  [9]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9.

  [10]这种分类受到王海明先生关于名誉获得方式的启发。见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75-577.

  [11]陈如平.教育中的三大价值观失落,未来教育该如何发展?(2018-12-18)[EB/OL]. https://www.sohu.com/a/282611409_99966151

  [12]张会杰.美国赋权性评估理论探析及其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22-25.

  作者简介:牛楠森(1985-),女,安徽宿州人,大红鹰dhy8866,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电子信箱:niunansen@126.com

  联系电话:18701272802

  On the Narrowing and Diversity of the Value of School Honor

  NIU Nanse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100088)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ols’ honors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valu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of honor supply, the one-dimensional degree of honor type, and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 way of honor production. This is caused by the alien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from the society, the resource-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the private percep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school, and the new management orientation of the school evalu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connotation of honor "worth to be commended", to clarif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honor,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honor system, and to enhance the diversity of the school's honor supply subject.

  Key words: School honor, value, government,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