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目标解读——思维技能之观察

时间:2021-04-15 来源:大红鹰dhy8866 浏览量:653 【 浏览字体:

  

  六大目标中的方法和技能一般可以认为是关于思维加工过程的知识,属于理性经验在系统化提炼、概括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思维工具。

  各种思维技能的条目解释和教学场景应用,在课题组出版的《思维素养培养要点》中已有详论,在此不作赘述,本文主要从实践和应用层面讨论如何加深对思维技能的理解,不同类型思维技能之间的关系。

  与思维习惯的养成相类似,思维技能和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需经历独立、综合两个阶段,并最终实现从显意识到潜意识(即从“主动”到“被动”或“自动”)的转变。

  在益智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思维方法和技能这个层面上,广大师生欠缺的往往不是对概括、抽象、综合等高级思维技能的掌握,恰恰是最基础的观察、比较、分类、判断等基本思维技能掌握不够,甚而至于缺乏主动使用这些技能的意识。

  这里仅以最基本的思维技能“观察”为例,结合益智课堂教学实际展开讨论。在教育心理学中,“观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所进行的高等认知活动。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而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并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在数学场景中,观察的内容较为简单,其形状特征及数量关系容易进行抽象。而恰恰是因为内容的简单性和抽象性,学生观察数学问题时不容易细致、深入。

  如,在探索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形象思维训练器具“四巧板”拼摆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做简单观察后便直接上手进行拼摆。  

 

  由于观察细致程度不够,学生难以从初始状态中提取有益于解决问题的信息,进而无法形成可供思维进行运算的条件,表现在外显的操作上就是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动作,说明其所做尝试缺乏计划性和有序性,难以形成清晰明确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初步尝试过程反映的是学生面对不常见的问题时,思路容易混乱,难以将既往所学到的知识、所获得的经验与眼见的问题建立连接,欠缺进行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和适时反思的主观意识。我们将在“思维习惯”养成的环节进行思维意识的培养讨论,这里主要就接续的“观察”技能进行展开。

  当学生意识到问题后,通过教学环节的安排,经过启发,会返回初始状态重新进行观察。由于大脑对观察的自动加工特性,有些学生的观察点较散,形成思路的过程较为迅速,此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使学生慢下来,仔细探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将自动化的运算分成若干步骤,并进行有序地分析,如此才能逐渐建立客观、高效的思维模式,才会具有可迁移性。

  我们先对目标图形“T”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对问题的整体性、印象式观察。

  要拼摆的目标图形,英文字母大写的“T”,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横一竖、一长一短两个长方形。绝大多数学生看到这里,形成粗略的印象后,就会直接动手开始拼摆,期间鲜见其抬头再观察,这是我们对看似“简单”的问题的直觉反应。

  其次,如果此时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应用几何知识深入查考图形特征,会发现这两个长方形是垂直摆放,且是轴对称图形。

  再次,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该图形内部组件的拼摆方式,只能就外部轮廓进行查考,会发现T的外围所有角均为直角。

  最后,如果有量化的意识,数一数,会发现T的外部轮廓一共有8个直角(包含内直角和外直角)。

  当观察进行到这里,才可以说对所要拼摆的目标状态有了较为全面、细化的了解。

  然后再观察器具初始状态,数一数四块板加一起有几个直角,两相比较就不难得出拼摆的策略了。

  由于四巧板的设计中巧妙地针对了人们形象思维中对不规则图形的认知盲区,很多人会依循固有的思维定式,忽略对图中黄色组块凹陷部位的观察,而只是计数其它三块组块的直角,认为一共有5个。

 

  其实,黄色凹陷处也是一个直角(上图中白色圆圈处)。即,我们手中的条件是有6个直角的四个组块,要拼摆的图形有8个直角,则可以得出整体策略应为在充分利用已有直角的基础之上,再想办法额外拼出2个直角。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思维过程的初始阶段,对问题情境和疑难的仔细观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此类问题,观察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器具初始状态,二是要求达成的目标状态。而观察的整体目标有两个,一是提取有效条件,二是经过简单判断去除明显不合理的思考方向,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

  观察作为思维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在各个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语文学科的写作场景为例,我们能够发现更多问题。

  语文写作需要观察的情景相较数学更为复杂和具象,需要观察的元素更加分散,所以学生写作不细致,内容缺乏新意,用语平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观察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根据具身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观察可以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应该包括全部的感官。

  比如描写记叙文,用眼观察只能看到事物形状、大小、颜色,方位,但细心体会,就能发现温度、湿度、风力等体感的变化,可以发现味道的特点,自身疲累或兴奋的身体状态,喜欢或厌恶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场景或实物带给自己的信息,却往往被忽略,或体察不够。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到这些隐含的方面,并有序地展开思考、取舍,并斟酌词句进行描写,那他的文章自然就会愈加丰满,蕴含真情实感。

  思维技能固然可以根据思维过程和特点划分为若干“元”技能,训练初期也强调各技能的独立学习和应用,但应注意到思维的完整性和混沌性。后期应重点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既对各技能有独立、深刻的理解,又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灵活、自如、综合、全面地进行整合使用,达到既可以在主观意识控制下主动自觉思考,又可以利用潜意识进行自动化思考的“圆融互摄”地思维状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