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历史研究》

时间:2021-11-24 来源:大红鹰dhy8866 浏览量:618 【 浏览字体:
  党的教育方针集中体现了党的教育思想主张和行动纲领,深入、全面、系统研究党的教育方针,对做好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是党史和教育史研究的交叉领域内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由中国教科院所著的《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历史研究》,近期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系“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史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依据历史文献,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深入准确分析其内涵,还原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主要实践,并从中提炼经验和启示。本书的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学习宣传党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研究总结百年来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本书根据历史分期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阐述,共四编八章。
  每章都按照历史背景、方针内涵、主要实践、经验启示的思路分析各历史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精彩试读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根据党在该历史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党的事业根本需要,把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在教育方面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总方向,是党领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方略的总概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弥足珍贵的教育理论财富。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 
  确定了“培养什么人”的教育内涵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认识历经曲折,但在总体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唤醒民众、培养干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从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时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人;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时期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对“培养什么人”的认识不断明晰。在不同时期“培养什么人”的表述有所差别,但其核心要义和精髓都是强调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体现了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不变初心和坚定信心。
  >>>> 
  指出了“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实践路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教育必须与劳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广泛开展工农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教育和劳动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再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强调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结合。2017年,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 
  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方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虽然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始终未变,体现出为革命、建设、改革等特定历史任务服务的方向;体现为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培养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实际,提出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全民族抗战时期,提出教育“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建设人才”;在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